2023年,使用吉凱基因的產品/服務發表的文獻2000+篇。歷年累計20000+篇!
?
此次小編精心挑選了10篇9月新發的高質量文章供大家欣賞,恭喜以下研究團隊!同時也希望在2023年給您的科研計劃提供一些思路和靈感,快來一睹為快吧!
?
往期回顧
1
//
羅沙司他通過上調缺氧誘導因子改變腦鐵穩態減輕藥物獎賞
?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upregulation by roxadustat attenuates drug reward by altering brain iron homoeostasis
發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 39.3
發表單位:蘇州大學藥學院
吉凱助力:HIF?干擾腺相關病毒
?
文章摘要:藥物使用障礙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長期需要確定和評估新的轉化靶點以進行有效治療。在此,作者報道了羅沙司他(Rox)對缺氧誘導因子-1α(HIF-1α)表達的上調,該藥物是一種為治療腎性貧血而開發的藥物,可抑制HIF-脯氨酸羥化酶以防止HIF-1α降解,全身或局部給藥于選定的腦區,抑制嗎啡(Mor)誘導的條件性位置偏好(CPP)。甲基苯丙胺也有類似的效果。此外,Rox還抑制已建立和恢復的Mor CPP的表達,并促進Mor CPP降解。此外,HIF-1α的升高增強了鐵調素/鐵蛋白1(FPN1)介導的鐵外排,造成細胞缺鐵,這導致多巴胺轉運蛋白(DAT)在質膜中的功能積累,這是由于缺鐵損害了泛素降解。值得注意的是,通過低鐵飲食產生的缺鐵小鼠模擬了Rox對Mor-或METH-CPP形成的預防作用,而不影響其他類型的記憶。這些數據揭示了HIF-1α和鐵參與藥物使用障礙的新機制,這可能是治療藥物濫用的一種潛在的新治療策略。研究結果還通過提出治療藥物使用障礙的潛在新適應癥,重新調整了Rox的用途。
?
2
//
MDIG介導的H3K9me3去甲基化通過激活OTX2上調Myc并促進肝臟再生
?
MDIG-mediated H3K9me3 demethylation upregulates Myc by activating OTX2 and facilitates liver regeneration
發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 39.3
發表單位:華西醫院
吉凱助力:MDIG?過表達慢病毒
?
文章摘要:礦物粉塵誘導基因(MDIG)包含保守的JmjC結構域,并具有去甲基化組蛋白H3賴氨酸9三甲基化(H3K9me3)的能力。既往研究表明,MDIG通過調節細胞周期轉變來促進細胞增殖。然而,它在肝臟再生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廣泛的研究。在此研究中,作者建立了肝臟特異性敲除MDIG的小鼠,并應用部分肝切除術或四氯化碳小鼠模型來研究MDIG在肝臟再生中的生物學貢獻。隨著恢復的進展,MDIG水平顯示出最初的上調,隨后下調。遺傳性MDIG缺乏導致肝臟再生顯著受損和細胞周期進展延遲。然而,MDIG缺失的肝臟在很長的潛伏期內最終得以恢復。RNA-seq分析顯示Myc是MDIG下游的關鍵效應子。然而,ATAC-seq發現,在MDIG消融的再生肝中,OTX2基因座的染色質可及性降低,Myc基因座的可及性不變。從機制上講,MDIG通過在OTX2啟動子區去甲基化H3K9me3來改變染色質的可及性,從而允許轉錄。因此,在MDIG缺陷的肝細胞中,Myc啟動子區的轉錄因子OTX2結合減少,這反過來又抑制了Myc的表達。相反,Myc通過調節MDIG啟動子活性來增強MDIG的表達,形成維持肝細胞增殖的正反饋回路。這些研究結果證明了MDIG通過調節組蛋白甲基化以改變染色質可及性在促進肝臟再生中的重要作用,并為肝臟再生過程中的表轉錄組調控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
?
3
//
CXXC指蛋白1(CFP1)橋接基因組H3K4me3信號的重塑與肺腺癌的進展
?
CXXC finger protein 1 (CFP1) bridges the reshaping of genomic H3K4me3 signature to the advancement of lung adenocarcinoma=
發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 39.3
發表單位:北京協和醫學院
吉凱助力:CFP1?干擾質粒
?
文章摘要:組蛋白H3賴氨酸4三甲基化(H3K4me3)是一種典型的與活性基因轉錄相關的染色質修飾,在調節多種細胞功能中起著關鍵作用。H3K4me3甲基轉移酶復合物的組成部分,被稱為SET1相關蛋白(COMPASS),通過誘導H3K4me3修飾發揮腫瘤保護或腫瘤抑制作用。然而,CXXC型鋅指蛋白1(CFP1)不可或缺的非催化組分在惡性進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作者通過體外和體內模型揭示了CFP1促進肺腺癌(LUAD)細胞的增殖、遷移和侵襲,同時損害細胞凋亡。此外,在多個公共和內部LUAD數據集中,CFP1高表達被確定為一個不良預后指標。值得注意的是,CFP1缺失導致了對腫瘤細胞轉錄組的雙重作用,包括廣泛的腫瘤促進失活和腫瘤抑制因子的激活。結合染色質免疫沉淀測序(ChIP-seq)分析,作者發現CFP1消融重塑了基因組H3K4me3的分布特征,對TGF-β和WNT信號通路有顯著影響。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提出CFP1通過基因組組蛋白甲基化重編程介導腫瘤發生,為未來研究腫瘤進展中的表觀遺傳修飾和潛在的治療進展提供了見解。
?
4
//
CD38上調引起的NAD+耗竭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和血管損傷
?
NAD+ exhaustion by CD38 upregulation contributes to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 and vascular damage in hypertension
發表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IF: 39.3
發表單位: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吉凱助力:CD38?干擾腺相關病毒
?
文章摘要:高血壓的特點是內皮功能障礙和動脈硬化,這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之一。煙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是所有活細胞中不可或缺的輔助因子,參與基本的生物學過程。然而,在高血壓患者中,NAD+水平的變化及其與血壓(BP)升高和血管損傷的關系尚未得到研究。在這里,作者報道了通過高效液相色譜-質譜法(HPLC-MS)檢測到的高血壓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PBMC)和主動脈中NAD+水平較低,這與血管功能障礙平行。補充煙酰胺單核苷酸(NMN)的NAD+增強治療降低了高血壓患者(NCT04903210)和AngII誘導的高血壓小鼠的血壓并改善了血管功能障礙。內皮細胞中CD38的上調通過降低NMN的生物利用度導致內皮NAD+耗竭。通過激活JAK1-STAT1信號通路,促炎巨噬細胞浸潤和促炎巨噬細胞產生的IL-1β增加導致CD38表達增加。CD38 KO、CD38抑制劑治療或腺相關病毒(AAV)介導的內皮CD38敲低可降低AngII誘導的高血壓小鼠的血壓并改善血管功能障礙。本研究首次證明,內皮CD38的激活以及隨后由于巨噬細胞衍生的IL-1β產生增強而加速的NAD+降解是高血壓患者血壓升高和血管損傷的原因。NAD+增強治療可作為高血壓患者治療的一種新策略。
?
5
//
趨磁細菌衍生的Mms6基因有助于M2巨噬細胞形成磁性生物納米顆粒,預防小鼠脊髓損傷后的鐵死亡并促進運動功能恢復
?
Magnetotactic Bacteria-Derived Mms6 Gene Helps M2 Macrophages to Form Magnetic Bio-Nanoparticles to Prevent Ferroptosis and Promote Locomotor Functional Recover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Mice
發表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 19
發表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邵逸夫醫院
吉凱助力:Mms6 過表達慢病毒
?
文章摘要:趨磁細菌是一種微需氧微生物,它從溶液中吸收鐵,并結晶被稱為磁小體的磁鐵礦納米顆粒,被細胞內的膜包裹,主要由磁小體膜特異性6(Mms6)基因形成。M2巨噬細胞被趨磁細菌衍生的Mms6基因轉染以形成磁性生物納米顆粒。脊髓損傷(SCI)微環境中,在富含髓鞘碎片的缺氧應激下,Mms6轉染的M2巨噬細胞可以拮抗脫鐵性貧血。同時,通過側腦室或靜脈注射將Mms6轉染的M2巨噬細胞移植到SCI小鼠體內,可以有效地促進結構修復和運動功能恢復。作為概念的證明,這項研究提供了一種免疫細胞治療的新策略,該策略基于磁性生物納米顆粒來支持M2巨噬細胞的生存并增強其功能,從而幫助M2巨噬細胞抵抗脫鐵性貧血。此研究也闡明了這種跨物種在治療創傷性損傷和炎癥性疾病中的應用。
?
6
//
線粒體生物發生促進線粒體轉移對肺纖維化的有效干預
?
Efficient intervention for pulmonary fibrosis via mitochondrial transfer promoted by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發表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 16.6
發表單位:浙江大學藥學院
吉凱助力:GFP?過表達慢病毒
?
文章摘要:使用外源性線粒體來補充受損的線粒體已被提出作為治療肺纖維化的策略。然而,這種策略的成功部分受到向病變細胞提供足夠線粒體的限制。在此,作者報道了通過吡格列酮和氧化鐵納米顆粒的連續處理,產生具有促進線粒體生物發生和促進線粒體轉移到損傷的肺細胞的高功率間充質干細胞。這種高效的線粒體轉移不僅可以恢復線粒體穩態,還可以重新激活被抑制的線粒體自噬,從而恢復受損的細胞功能。作者在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這些高功率間充質干細胞成功地在進行性纖維化模型中緩解了纖維化進展,這在人源化多細胞肺球體模型中得到了進一步驗證。目前的發現提供了一種潛在的策略來克服目前線粒體補充治療的局限性,從而促進纖維化干預的治療應用。
?
7
//
1070nm光調節的M2小膠質細胞外泌體改善阿爾茨海默病小鼠模型的認知能力
?
Exosomes Derived from M2 Microglial Cells Modulated by 1070-nm Light Improve Cognition in an Alzheimer's Disease Mouse Model
發表期刊:Advanced Science
IF: 15.1
發表單位: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吉凱助力:mmu-miR-7670-3p?過表達/干擾慢病毒
?
文章摘要:近紅外光生物調節已被確定為治療阿爾茨海默病(AD)的一種潛在策略。然而,這種治療作用的機制仍然不明確。在此,研究表明,1070nm的光誘導小膠質細胞從分泌外泌體的M1表型向M2表型的形態改變,這通過改善神經炎癥和促進神經元樹突棘可塑性來減輕β-淀粉樣蛋白負荷,以改善認知功能。結果表明,頻率為10 Hz的4 J cm?2 1070 nm光促使M1炎癥型小膠質細胞轉變為M2炎癥型。這誘導M2小膠質細胞衍生的含有miR-7670-3p的外泌體的分泌,其在內質網(ER)應激期間靶向激活轉錄因子6(ATF6)。此外,研究發現miR-7670-3p降低ATF6的表達,從而進一步改善ER應激,從而減輕炎癥反應,保護5xFAD小鼠皮層和海馬神經元的樹突棘完整性,最終改善認知功能。這項研究強調了來自1070nm光調制小膠質細胞的外泌體在治療AD小鼠中的關鍵作用,這可能為使用近紅外光生物調制治療AD提供理論基礎。
?
8
//
TAOK3通過增強IRGM介導的自噬促進食管鱗狀細胞癌的進展和順鉑耐藥性
?
TAOK3 Facilitates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Progression and Cisplatin Resistance Through Augmenting Autophagy Mediated by IRGM
發表期刊:Advanced Science
IF: 15.1
發表單位:上海市東方醫院
吉凱助力:TAOK3/ ETV5?過表達質粒?TAOK3/ ETV5/ IRGM?干擾慢病毒
?
文章摘要: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最致命的癌癥之一,因為它具有強大的侵襲性表型和抗藥性。TAO激酶屬于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介導多種癌癥的耐藥性。然而,TAO激酶在ESCC進展和抗藥性中的作用從未被探索過。據報道,TAOK3增強細胞自噬,并進一步促進ESCC的進展和抗藥性。從機制上講,TAOK3在S4588磷酸化KMT2C,并加強KMT2C和ETV5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KMT2C的核易位增加,自噬相關基因IRGM的轉錄進一步上調。此外,抑制劑SBI-581可以顯著抑制TAOK3介導的細胞自噬,并在體外和體內與順鉑協同治療ESCC。
?
9
//
PGAM1的抑制促進了HCC鐵死亡并與抗PD-1免疫治療協同作用
?
PGAM1 Inhibition Promotes HCC Ferroptosis and Synergizes with Anti-PD-1 Immunotherapy
發表期刊:Advanced Science
IF: 15.1
發表單位:中山醫院
吉凱助力:PGAM1?過表達質粒
?
文章摘要:免疫治療和分子靶向治療相結合在肝細胞癌(HCC)中顯示出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其潛在機制尚不清楚。本文通過使用基于多個HCC數據集的生物信息學算法,將磷酸甘油酸變位酶1(PGAM1)鑒定為一種新的免疫代謝靶標。PGAM1在HCC中高度表達,并與不良預后和對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有關。體外和體內實驗表明,靶向PGAM1抑制HCC細胞生長,并由于酶活性降低而促進CD8+T細胞的浸潤。從機制上講,PGAM1的抑制通過誘導能量應激和ROS依賴性AKT抑制來下調Lipocalin(LCN2),從而促進HCC細胞鐵死亡,這也可以下調程序性死亡1-配體1(PD-L1)。此外,變構PGAM1抑制劑(KH3)在患者來源的異種移植物(PDX)模型中表現出良好的抗腫瘤作用,并增強了抗PD-1免疫治療在皮下和原位HCC模型中的療效。總之,研究結果表明,PGAM1抑制通過促進鐵死亡和CD8+T細胞浸潤發揮抗腫瘤作用,并可與抗PD-1免疫治療協同治療HCC。靶向PGAM1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策略,“一舉兩鳥”治療HCC。
?
10
//
通過下調PGC1α基因重新編程能量代謝來抑制發育異常的口腔角質形成細胞的增殖
?
Knockdown of PGC1α suppresses dysplastic oral keratinocytes proliferation through reprogramming energy metabolism
發表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
IF: 14.9
發表單位: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
吉凱助力:PGC1α?干擾慢病毒
?
文章摘要:口腔潛在惡性疾病(OPMD)是口腔鱗狀細胞癌(OSCC)的前兆。細胞能量代謝失調是腫瘤細胞的重要標志。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在線粒體能量代謝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PGC1α對OPMD進展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因此,作者全面研究了敲低PGC1α對人發育異常口腔角質形成細胞(DOKs)的影響,包括細胞增殖、細胞周期、凋亡、異種移植物腫瘤、線粒體DNA(mtDNA)、線粒體電子傳遞鏈復合物(ETC)、活性氧(ROS)、耗氧率(OCR)、細胞外酸化率(ECAR)和葡萄糖攝取。作者發現,敲低PGC1α可顯著抑制DOKs的體外增殖和體內腫瘤生長,誘導S期阻滯,并抑制PI3K/Akt信號通路,而不影響細胞凋亡。從機制上講,PGC1α的下調降低了mtDNA、ETC和OCR,同時通過調節乳酸脫氫酶A(LDHA)增強了ROS、葡萄糖攝取、ECAR和糖酵解。此外,SR18292(PGC1α的抑制劑)誘導了DOK的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礙,并降低了DOK異種移植物腫瘤的進展。這些工作表明,PGC1α通過重新編程能量代謝和干擾能量代謝在細胞增殖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OPMD的潛在治療靶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