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培養的污染始終是困擾各位研究者的難題。嚴重的污染不僅讓數周的辛苦付諸東流,更可能導致實驗數據失真,影響結果。本文將系統梳理細胞培養中常見的污染類型,并提供具體、可操作的全方位對策,解決這個難題。
常見的細胞污染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01 細菌污染
識別特征:
培養液變化:短期內(24-48小時內)變得渾濁,靜置后可見底部有沉淀(細菌團)。
pH值變化:培養液顏色迅速變黃(產酸),即便頻繁換液也無法維持。
顯微鏡下:在高倍鏡下可見大量細小的、顆粒狀的物質在做“布朗運動”,細胞生長停滯,形態變差,最終大量死亡。

圖 細胞細菌污染圖
對策:
將污染培養物高壓滅菌后丟棄,避免交叉污染。用75%乙醇徹底擦拭培養箱和超凈工作臺。
預防: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范,穿戴實驗服、手套、口罩;對所有入孵育箱的試劑進行無菌測試;槍頭、培養瓶等耗材確保無菌,開封前用酒精或紫外消毒外包裝。
02 真菌污染
識別特征:
肉眼可見:培養液中出現白色或淺黃色的絮狀、球狀漂浮物。
顯微鏡下:霉菌菌絲呈細絲狀結構,類似樹枝;酵母菌呈卵圓形或球形,常出芽生殖。

圖 細胞真菌污染圖
對策:
同細菌污染,立即丟棄并徹底清潔環境。
預防:
真菌孢子無處不在且難以殺滅,需加強超凈臺的紫外線照射時間(至少30分鐘),并保持實驗室環境的干燥與整潔。
03 支原體污染
識別特征:
培養液不渾濁,細胞病變不明顯,但細胞狀態變差:生長緩慢、貼壁性下降、易凋亡。必須通過特定方法檢測,如DNA熒光染色或專門的支原體檢測試劑盒。

圖 細胞支原體污染圖
對策:
立即隔離疑似污染的細胞,并對所有細胞系進行常規支原體檢測;使用專業的支原體清除試劑,按說明書治療一段時間后,再次檢測確認是否轉陰。
預防:
對新引進的細胞系進行強制性的支原體檢疫;使用支原體預防劑;嚴禁共用培養基、胰酶等試劑,嚴禁用同一瓶試劑處理多株細胞。
04 黑膠蟲污染
識別特征:
培養液始終清亮、不渾濁、不變色;細胞間隙或表面出現“小黑點”“小碎片”,密度隨傳代遞增;黑點呈原地布朗運動,不定向游動;營養消耗快, 需頻繁換液;空泡化、拉絲、脫落;青霉素-鏈霉素、慶大、兩性霉素B均不能清除。

圖 細胞黑膠蟲污染圖
對策:
對于非珍貴細胞,最安全的方法是直接丟棄污染細胞,徹底消毒,從根本上杜絕擴散;對于珍貴細胞,可聯用多種抗生素嘗試抑制,或者直接購買市面上的支原體清除試劑,挽救細胞。
預防:
規范無菌操作、使用質量可靠的血清(可熱滅活)、定期清潔消毒培養箱和水浴鍋;務必定期凍存純凈的細胞種子,遭遇污染后及時復蘇;使用支原體預防試劑進行預防。
產品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