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動物胚胎軸體的形成從胚胎尾部的祖細胞群開始。其中,神經中胚層祖細胞(NMP)具備向外胚層發育為神經板及神經管,以及向中胚層發育為脊索和軸旁中胚層(PXM)等的能力。PXM隨后發育為體節(somite),體節進一步分化為生骨節、生皮節和生肌節,未來成為脊椎(圖1)[1]。神經管、脊索和體節是軀干組織的主要部分。尤其是位于胚胎中線的脊索,是軸體形成的標志性結構,為發育中的胚胎提供結構支持,并通過信號分子調控周圍組織發育。

圖1:中胚層發育模式
(來源:參考資料[1])
盡管此前已使用干細胞開發了模擬原腸胚、體節等結構及功能的類器官,然而最關鍵的脊索及其依賴組織,如神經底板的體外模型一直未能成功構建。直至2024年12月18日,英國 Francis Crick Institute團隊在頂刊Nature上發表了題為“Timely TGFβ signalling inhibition induces notochord”的研究論文,首次通過WNT和FGF激活以及延遲24小時后的TGFβ/BMP抑制,成功誘導了脊索類器官notoroids的建立。該方法可穩健構建由體節和神經周圍組織包覆的脊索細胞,且產生的脊索類器官具有體外調控神經管及體節發育的能力。

(來源:參考資料[2])
01 軀干組織主要祖細胞群體特征
雞胚尾部區域的scRNA-seq聚類分析揭示,在4體節到13體節的發育階段,對脊椎動物軀干形成負責的主要祖細胞群體為NMP和脊索祖細胞。其中,NMP共表達神經細胞標志物SOX2與中胚層標志物TBXT(即SOX2+TBXT+細胞)。脊索祖細胞則具有表達高水平TBXT、FOXA2、SHH等的重點特征。
以上雞胚檢測結果與小鼠和獼猴中的檢測結果幾乎相同,證明脊椎動物軀干發育存在保守性。

圖2:雞軀干發育的單細胞轉錄組學分析
(來源:參考資料[2])
02 誘導中胚層發育和脊索形成的主要信號通路
為了測試特定信號通路在軀干祖細胞特化中的功能,研究人員建立了SOX2+TBXT+NMP的軀干祖細胞體外模型,并通過幾何限制誘導了有序的基因表達,以及脊索細胞、神經細胞等的分區排列。其中,SOX2高水平表達(SOX2hi)的類神經細胞位于克隆中心,而TBXT高水平表達(TBXThi)的類中胚層細胞位于克隆邊緣位置。
WNT及FGF共刺激
此前已有多項研究證明,FGF和WNT信號誘導中胚層發育及PXM命運。本文中,FGF通路下游配體pERK1/2激活了克隆邊緣TBXT標記的中胚層的發育,但對克隆中心SOX2標記的神經細胞影響較弱,且內源性FGF信號傳導不足以驅動PXM形成。WNT則通過激活TBXT在NMP中誘導中胚層的形成。
有趣的是,WNT也與FGF協同促進pERK1/2表達及脊索形成,而TBXT的表達也依賴于FGF信號傳導。總之,WNT和FGF關系密切,其共刺激對于脊索的形成是必要的。

圖3:WNT及FGF誘導中胚層發育
(來源:參考資料[2])
BMP延遲抑制
通過scRNA-seq,研究人員發現,NMP具有BMP和NODAL抑制劑BAMBI的高表達。脊索細胞中,也存在高水平BMP拮抗因子NOG和CHRD的表達。跨物種轉錄組比較進一步揭示了BMP和NODAL抑制在脊索中廣泛的存在。其中,NODAL隸屬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信號家族。這些信息可能提示,TGFβ/BMP抑制也是脊索發育所必需。
研究人員進一步探索發現,根據TGFβ/BMP抑制的干預時間不同,可以誘導不同的細胞命運。瞬時TGFβ信號傳導(短期抑制,從添加WNT和FGF后起24h后再進行抑制),導致SOX2+TBXT+NMP顯著減少,細胞多向TBXT+FOXA2+脊索細胞命運轉變。而延長的信號傳導(長期抑制,延遲48h施加抑制)則誘導內胚層和側板中胚層的產生。

圖4:不同延遲處理下細胞類型標志物的免疫熒光。左側為從添加WNT&TFG后起算到加入TGFβ抑制的時間。
(來源:參考資料[2])
03 脊索類器官構建方案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本研究采用人ES細胞,添加WNT&FGF共刺激,24h后給予TGFβ抑制,而后在添加視黃酸前體的條件下繼續培養4天,最終成功獲得脊索類器官(notoroids)。該模型內部細胞表達TBXT,指向脊索身份。外細胞層為SOX2+TBXT-,形態類似于神經上皮。脊索類器官可模擬胚胎尾部神經形成階段,為軀干組織形成及發育研究提供了良好平臺。

圖5:脊索類器官的建立與驗證
(來源:參考資料[2])
04 引導周圍組織命運
SHH是一類形態發生素,高濃度的SHH誘導腹部神經元的形成,低濃度的SHH則誘導運動神經元等的形成。scRNA-seq結果顯示,脊索類器官產生的形態發生素SHH誘導了神經管向腹部神經元方向分化。此外,多種側腹細胞類型的基因表達皆與附近脊索樣細胞的存在相關。
新生PXM和脊索共表達BMP拮抗劑NOG和CHRD,從而保護并促進體節的形成與分化。scRNA-seq分析顯示,脊髓類器官體外發育過程中出現類似于生骨節命運的基因表達模式,再度證明了脊索類器官對周圍組織命運的調控能力。
05 總結
本文中,研究人員發現,WNT及FGF刺激以及BMP和NODAL抑制對于產生和維持軀干祖細胞和后部身份至關重要。事實上,WNT和FGF信號可誘導內源性NODAL和BMP的連續產生,以此促進內胚層和側中胚層分化,這可能是此前使用CHIR和FGF產生3D類原腸胚方案含有大量內胚層的主因。本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信號級聯反應擴展當前早期人類發育3D模型,并獲得了可形成脊索的體外軀干組織研究新平臺,為脊椎動物軀干發育機制提供了全新見解與模型基礎。
近岸蛋白具備多種經類器官培養驗證的細胞因子,讓您的類器官培養更可控!
參考資料
1.Tani, Shoichiro et al. “Understanding paraxial mesoderm development and sclerotome specification for skeletal repair.”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 vol. 52,8 (2020): 1166-1177. doi:10.1038/s12276-020-0482-1
2.Rito, Tiago et al. “Timely TGFβ signalling inhibition induces notochord.” Nature, 10.1038/s41586-024-08332-w. 18 Dec. 2024, doi:10.1038/s41586-024-08332-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