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性腎損傷(AKI)基礎研究與臨床轉化中,兔子腎缺血再灌注損傷(IRI)模型是還原臨床病理的 “黃金工具”。靈賦拓普大動物團隊依托標準化技術流程精準構建該模型,為科研提供可靠支撐。
動物:健康新西蘭白兔(2.0-2.5kg),適應性飼養 1 周,排除腎臟基礎病;
處理:禁食 12h、禁水 4h,30mg/kg 2% 戊巴比妥鈉腹腔麻醉,腹部備皮消毒。
判斷模型是否成功,靈賦拓普會從生化、病理、功能三個維度進行嚴格驗證,確保數據滿足科研需求:
1. 生化指標:腎功能受損的直接信號
-
再灌注后 24-48h,血 Scr(血肌酐)、BUN(尿素氮)水平較假手術組升高 2 倍以上,提示腎臟濾過功能顯著下降;
-
尿液中出現蛋白、紅細胞或管型,反映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損(腎小管是尿液 “提純” 的關鍵結構)。
-
2. 病理組織學:直觀觀察腎損傷程度
-
光鏡下:可見腎小管上皮細胞腫脹、壞死、脫落,管腔被堵塞,腎間質充血水腫并伴隨大量炎癥細胞浸潤;
-
電鏡下:腎小管上皮細胞線粒體腫脹破裂(能量工廠失效)、細胞膜完整性破壞,進一步佐證損傷深度。

HE染色腎組織結構稍紊亂,腎小管輕-中度水腫,可見少量管型結構,個別腎小球萎縮。
3. 操作質控:避免實驗誤差的關鍵注意事項
-
夾閉腎動脈時需避開腎靜脈與輸尿管,確保缺血僅作用于腎臟實質,不影響其他器官;
-
嚴格控制缺血時間:過短則損傷較輕,模型不成立;過長則導致腎臟不可逆壞死,無法觀察再灌注損傷;
-
麻醉深度需適中:過深易引發呼吸抑制,過淺導致動物術中掙扎,增加血管損傷風險。

合作咨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