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蛋白電泳實驗中,預制膠因其便利性被廣泛使用。而作為預制膠的關鍵支撐結構,面板材質(玻璃或塑料)的選擇直接影響實驗效果。兩者究竟有何區(qū)別?讓我們一探究竟。

核心優(yōu)勢
- 卓越的低吸附性
玻璃面板表面光滑致密,化學惰性強,能有效減少蛋白質的非特異性吸附,確保目標蛋白最大程度地進入凝膠參與分離,減少條帶拖尾和信號損失,提升定量準確性。
- 超高分辨率成像
玻璃極高的平整度和光學透明度,為條帶呈現(xiàn)提供了無可比擬的清晰背景。無論是肉眼觀察還是凝膠成像系統(tǒng)掃描,都能獲得邊界銳利、背景均一的理想結果,助力精準分析。
- 穩(wěn)定耐用不易變形
玻璃材質剛性好,在實驗操作中不易變形。這解決了塑料面板的一個常見痛點:加樣槍頭若插入過深,容易導致柔軟的塑料面板與凝膠分離,造成惱人的樣品漏液問題。
- 剝離輕松便捷
實驗結束后的剝膠過程輕松省力。只需用裁紙刀(或專用撬板)在邊緣輕輕一劃,即可順利剝離凝膠。相比之下,塑料膠板往往需要費勁地用力撬開,增加操作難度和凝膠破損風險。
不足之處
- 生產(chǎn)成本較高
玻璃的切割、打磨、封板等加工過程比塑料更復雜,導致其生產(chǎn)成本相對略高。
- 重量與易碎性
比塑料更重,且存在意外破碎的風險。

- 成本低廉
- 輕便抗壓
使用痛點
- 變形隱患
- 潛在吸附
- 剝膠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