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2018年統計基因組學培訓會
只剩最后5天了,
我們的優惠活動也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錯過了又要等待一年的時間,
預報從速!

?權威的講師團隊
?培訓專家來自中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醫學院、美國Broad研究院的華裔和外籍專家,國內著名高校教授!這些專家所在研究組在國際上率先開發出了Haploview,PLINK, GATK等目前遺傳學分析、全基因組關聯、二代測序等常用軟件。且大多在Nature、Science等頂級期刊發表過研究論文!
?
?豐富的培訓內容
本次培訓為高端生物信息系列培訓,內容是關于基因組學及NGS數據分析的綜合性培訓!包括基因組、轉錄組、表觀基因組和癌癥基因組里面常見和最新的分析方法!全程中英文講解,理論講授和上機操作搭配進行!
?擁有福利的學習機會
?這是一次與國際最頂尖專家零距離交流與學習的難得機會!參加培訓班的學員可以現場與講課老師交流,更有去國外交流學習的機會!

?
?
?
☆ 聯合主辦單位: 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 北京市計算中心 北京新抗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計算生物學與生物信息學專委會 ☆ 培訓時間:
☆ 協辦單位:
?
2018年10月29日—2018年11月02日
☆ 培訓地點:
?
北京海淀區豐賢中路7號3號樓,北京市計算中心
?
?
?授課老師

培訓會日程表
?

備注:實際授課內容可能會根據報名表調研情況進行微調。
報名費用

乘車路線
【公交路線】365 路、570 路到豐賢中路站,438路到豐賢路口南站(下車后需沿豐賢中路步行 700 米)到達“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現代制造技術產業園(簡稱‘北科產業’),工作日期間,園區門口會停放班車。
?
【地鐵路線】 從4號線西苑站換乘16號線到永豐站下車,B口出,沿永盛北路直行,拐至豐賢中路上,步行約12min。
![]()
?

楊懷一教授,2006年于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2006 - 2011年在中央研究院基因組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后研究。2011-2013年為中國醫藥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授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分子與基因體流行病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2013年至今為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并為國立陽明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副教 授。
楊懷一教授的研究方向有: (1) 使用縱向隨訪研究描述慢性乙型和丙型自然病史中里程碑轉變和疾病進展的發生率和決定因素。(2) 開發和驗證風險預測工具,其中納入了多個非侵入性臨床參數,用于預測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標志物轉換和相關末期肝疾。(3) 使用高通量分子和基因組技術,包括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下一代測序,多重蛋白質測定和聚糖陣列,研究病毒和宿主免疫因素對病毒性肝炎的重要作用。(4) 探索有用的基因組,蛋白質組和糖基預診斷生物學特 征,用于預測主要癌癥,以開發癌癥早期診斷和癌癥預防性疫苗的新策略。


許益祥教授,畢業哈佛醫學院基因醫學組,現任哈佛醫學院貝斯以色列女執事醫療中心衰老疾病中心主任,同時擔任麻省理工-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和哈佛醫學院定量基因組學助理教授,哈佛公共衛生學院分子和綜合生理科學副教授。
許益祥教授為統計遺傳學家/計算生物學家,研究方向有:(1)衰老相關常見疾病的遺傳貢獻(如骨質疏松癥,sarcopenic肥胖、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和高血壓),基于群體的NGS,如全基因組測序,外顯子組測序和全基因組關聯方法,用于識別與復雜特征相關的常見和罕見變異。(2)使用由ENCODE和美國NIH路線表觀基因組學項目產生的組織和細胞特異性基因調控狀態來預測GWAS位點的非編碼致病變體和靶基因; (3)多表型關聯分析的統計方法開發; (4)使用系統遺傳學和生物功能方法整合組學數據(基因組學,轉錄組學,表觀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和(5)使用代謝組學鑒定骨質疏松的生物標志物。

2012年畢業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師從Joel Bader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生物學,系統生物學以及人類遺傳學。畢業后,黃博士加入麻省總醫院Mark Daly博士的研究團隊,從事人類基因組學研究。黃博士通過測序和分型分析人類基因組,結合生物網絡和系統生物學的手段,找出和疾病相關的遺傳信息,并研究疾病發生的機理。黃博士的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 Cell, Genome Research, PLoS Genetics等多家期刊,并擁有美國**一項。其中關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方法的文章(GWAS)被廣泛用于尋找與心血管疾病、精神分裂癥、自閉癥、老年癡呆等遺傳疾病有關的基因。

國立臺灣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獲得學校杰出研究獎,曾在波士頓學院任高級研究員和博士后,并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做訪問學者,目前就職于Jackson Lab for Genomic Medicine 。李婉萍博士也是千人基因組項目中的一員,擁有生物信息學,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和商業的多學科背景,并開發了若干生物信息學工具,比如短序列比對軟件MOSAIK,突變預測軟件TANGRAM,以及SIMD Smith-Waterman算法實現。李婉萍目前的研究工作是開發基于圖表的參考基因組,以用于代表大量的完整基因組。

生物統計學家,在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和哈佛大學醫學院任助理教授。Chibnik博士在國際衛生領域獲得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并在波士頓大學研究疾病風險預測模型方法,獲得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Chibnik博士在其職業生涯中,已經開發并評估了多個疾病的預測模型,如HIV,產前篩查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預測模型,并將其應用于各種疾病。
Chibnik博士目前的研究興趣是阿爾茨海默病和老年癡呆的遺傳學和基因組學,側重于縱向隊列。除研究工作外,Chibnik博士設計的培訓班和創新的教學技巧也在國際上具有知名度,已經為不同的國家和機構開發了多個生物統計學課程,其最近一個培訓班系列是為非洲地區科學家的而開發的。目前,Chibnik博士在哈佛大學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和Stanley Center for Psychiatric Research at Broad Institute 主持全球神經精神疾病遺傳學培訓計劃。

周一鳴,2005年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系,2018年至今任北京新抗元生物技術有限公司CEO。 2014年至2017年任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兼轉化生物信息研究院院長。之前長期在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阿肯色醫科大學,哈佛大學醫學院從事生物醫學大數據和基因組學的研究,涉及基因調控網絡、多發性骨髓癌的基因組分析、中風相關的心腦血管組學、糖尿病人胰島素抗性原理和生殖健康組學等多個方向。已發表SCI論文 40 篇,被他人SCI引用 > 1000 次。多篇文章文章發表在Nature,Blood,PNAS,Nature Cell Biology,Nature Biotechnolgy等國際一流雜志。其中作為數據分析專家,參與美國藥監局領導的MAQC 項目 II 和 III期。文章發表在 2010年和2014年的 Nature Biotechnology。基于以上成果,受邀參與編譯中英文學術著作 2 部。獲得授權** 5 項。其中美國** 3 項,世界** 2 項。作為主要生物信息學家,參與了申請 2 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項目,以及多項其它研究項目。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完成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 計劃)課題“基于區域醫療與健康大數據處理分析與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5AA020110)。該課題是國家級第一批生物醫學大數據方向的重點資助課題。
?
Chia-Yen Chen
Postdoctoral Research Fellow of Smoller lab,Psychiatric and Neurodevelopmental Genetics Unit,Neale lab,Analytic and Translational Genetics Unit,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Stanley Center for Psychiatric Research, 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from 11/2013. The Supervisors were Jordan W.Smoller and Benjamin M.Neale.Recent research focuses on novel statistical genetics methods for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Us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nd biobanks for psychiatric research,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and stress-related disorders, Understanding genetic architectureof complex traits and shared genetic components across traits, Genome-wide studies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Asian Population.
?
2017年統計基因組學培訓會合影

?
↙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報名吧!
?
?
?
